首页 > 思想评论 > 正文

慈善人士所捐赠的养老院为何遭闲置?
发布时间:2015-10-23 19:33:35   来源:中国视点网   评论

    据报道今年75岁的虞一杰曾是兴乐集团名誉董事长,在2006年底,为了实现“退休后能建一座养老机构,为更多的老人安度往年”的心愿,就向集团董事会递交辞呈,把企业交给儿子打理。为了实现这个心愿,他拿出全部的积蓄还卖掉两套房子,筹了4800万元在乐清建余霞乐园。建成后已捐赠给政府管理。(10月18日《现代金报》)
    照常理来说,这是一大善举,肯定会在当地引起轰动。需要养老的人会住进来,养老院开始正常使用。但是结局却令人意想不到,养老院装修完整以后,却空无人影,至今一直关门未投入使用。
    俗话都说好事多磨,但是这件好事也未免太崎岖了一些。据报道,其中土建工程才1年,内装修外铺装也1年,但为办理手续却达4年之久。这足以让人想象,做一 件善事,可能还看多少副冷面孔,坐多少次冷板凳。而当竣工之后,通往乐园的道路和电线需要和当地协商;村里的一些政策要处理好,因此乐园一直没有开业。一 座老院花在土建和装潢的时间只有2年,而花在办理手续上的时间是4年,结果还没有协商好通往乐园的道路和电线问题,还没有处理好相关村里的政策。这给人的 感觉是,这个项目至少在这个村里,是不怎么招人待见的。 一件本来应该各方支持的善事,反而在启动6年后还没有处理好“村里的一些政策”?
   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有点“心照不宣”了。有人试想,无论养老院今后以何种形式经营,但都带有公益性质。何况,这个养老院是由企业家捐赠的,在土地使用上,政 府肯定会出面协调,村里也未必好意思狮子大开口。这在村干部的心里,未必会当成来钱的好事;在以后的运作上,也想象不出给村里带来什么经济利益。那么,所 谓的“村里的一些政策要处理好”,会不会隐含着村里的某些利益诉求没有谈妥?
    毋容讳言,在相关建设项目的报批过程中,别说是主管领导,就是办事人员不来劲,也是够让人喝一壶的。这就不难想象,这个只是用来养老的,又被投资人看的死死的建设项目,遭到冷遇并在建成后被闲置,也在想象之中了。
    (大学生志愿者 钟力慧)

责任编辑:资深记者

相关热词搜索:养老院 人士

上一篇:打造党建品牌 护航企业发展
下一篇:县委书记装探头对准举报箱是藐视党纪

《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》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视点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视点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凡本网注明“XXX(非中国视点网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。

中国视点网(http://www.cnshidiancn.net/)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对本站有任何建议、意见或投诉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。
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:1657020
互联网备案许可证:京ICP备12017413号